服务热线:
0898-0898089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手机:13876453333
金年会sports金年会sports金年会sports在城市的商业区和创业园,咖啡馆已是标配,各大景区、书店甚至是医院也纷纷推出特色咖啡;在农村,咖啡馆成了返乡创业的新风口,“镇咖”“村咖”不断涌现,即使再偏远,也可能因为一杯咖啡而走红。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目前有1.4万多家咖啡馆,近3年以每年30%的数量增长。
浙江拥有“世界茶乡”的美名,无处不在的咖啡,不禁让人担心“茶为国饮”的地位:以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是“上班下班咖啡馆”;以前是用茶提神醒脑,现在是“靠咖啡续命”。咖啡会取代茶吗?茶和咖啡,谁会赢?
初到浙江的美国姑娘凯瑟琳,被街头琳琅满目的咖啡吸引住了:茶咖、米咖、果咖,还有黄酒咖啡、酱香拿铁、豆腐脑咖啡……只喝过美式、拿铁、意式浓缩等传统品类的她,兴奋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照片,并附言:“神奇的中国咖啡。”
在中国,咖啡被玩得花样百出。有的地方办起“咖啡文化节”,有的张罗出“咖啡市集”,还有的开出“咖啡地铁专列”。咖啡馆也别具一格,有的不仅卖咖啡,还卖茶及当地土特产;有的普及咖啡品鉴的基本知识,开设相关课程;还有的推出“咖啡+小吃”“咖啡+酒吧”“咖啡+自习”等新业态。不管你爱不爱喝咖啡,总能找到一种玩法。
2023年底,研究机构“世界咖啡门户”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品牌咖啡店数量为4.97万家,超过20年来一直居首的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咖啡店市场。
在两宋时期就茶楼茶肆林立的杭州,“新式茶馆”显露头角,它们从内部装修到背景音乐都轻快明亮,迅速成为年轻人聚会打卡的新据点。人们到那里不只是喝茶,还可以阅读、学习、写作、上网、听音乐、和朋友聊天,体验健康、时尚、简约的生活方式。
在浙江各地的大小商圈,不同品牌的“新式茶饮”扎堆出现,在传统中国茶绿红黄白青黑六大类的基础上,加入咖啡、奶、气泡水、酒、水果、冰淇淋等进行混搭,可打包可堂食。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增幅创5年来新高。
层出不穷的创意中,茶和咖啡与各种业态组合,成了“茶+”“咖啡+”。它们像是拉开了一场创意大赛,只要你点子够准,在市场上就有可能成为现象级的爆款。
“推手是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杭州咖啡西餐协会秘书长杨泱在杭州、绍兴、嘉兴等地的创业园区经营着20余家咖啡连锁店,他认为,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多样,中国的企业、品牌则通过不断创新,赋予茶和咖啡新的口味和商业模式,大市场带来了大机遇。
有机构作出预测,2024年中国茶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646亿元,同比增长7.5%;咖啡产业市场规模将增至3133亿元,同比增长18%。数据里看趋势,已能一窥两个产业的规模和增速。
中国是茶的故乡,产业积累了上千年,在量和质上都有优势。2023年全国茶园面积近5200万亩,产量达33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的一半。就浙江来说,近3年茶园总面积和总产值逐年上升,平均亩产值达9211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以上,不仅多年来出口量全国第一,还是全球最大的抹茶产地。
“茶产业最独特之处是产业链完整,贯通了上游的农业、中游的工业加工和末端的消费流通,是个富民产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像西湖龙井、径山茶、天台云雾、开化龙顶、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安吉白茶、景宁惠明茶等享誉中外的浙江名茶,都直接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致富,真是“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反观咖啡,作为西洋的舶来品,在中国兴起才不过百余年,产业起步比茶晚得多。不过,善于“无中生有”的浙江,也在咖啡上做起了文章,相关产业不容小觑。
在电商之都杭州,通过精准的线上社群营销,隅田川等线上咖啡品牌首创“挂耳咖啡”、常温胶囊浓缩咖啡液等,名声大噪。在制造大市宁波,集聚了咖啡机制造和咖啡豆烘焙企业,图兰多、西文、心想等品牌拥有胶囊咖啡机和全自动、半自动咖啡机的核心技术,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林可斯特等烘焙企业不断向上游原料端延伸,通过直接与咖啡原产地的庄园合作,引进高品质咖啡生豆……
一杯咖啡里,浙江把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不产一颗咖啡豆,也有独特的咖啡产业脉络,进而加入全球复杂庞大的咖啡供应链体系。
本土的茶、外来的咖啡,虽然起步有早晚、体量有大小、增速有快慢,但凭借强大的产业链,都实现了产业端与消费端共同繁荣金年会app免费下载。要比谁的势头更强,确实难分伯仲。
作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饮品,茶和咖啡凭借特有的风味和文化拥有各自的粉丝,人气其实不相上下。不过这几年,茶和咖啡在中国市场打破“人设”。
比如,曾经在中国带着“小众、时髦、大都会”标签的咖啡,在大规模走向县城、农村。湖州安吉的小村里,一群年轻人把一个废弃矿坑改造成咖啡馆,竟创下全国咖啡店单日出杯量最高纪录。而安吉这个不到60万人口的浙北小县,竟开出了300多家咖啡馆。
再比如,曾经被视为“中老年专属”的茶,如今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捧在手心。在新式茶饮面前,年轻人不用分清茶的各个产地、品种,也不用学习汤色、香气、叶底等一系列术语,简单易得,轻松自在。来自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一项报告就显示,过去3年,18岁至29岁年轻群体的茶叶消费占比正逐年攀升,增幅可观。
当下中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出现了“县城崛起”“乡村逆袭”,人口不再只是单向地流向大城市。跟着“流量”走的咖啡,伴着年轻人回乡创业、城里人进村消费的脚步,在镇村扎根。它们以越来越平价和日常的方式,活跃在城乡的各个场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成立才6年的本土品牌瑞幸咖啡,去年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已超过世界咖啡巨头星巴克。
近年来,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国潮”“新中式”兴起,大量消费就是来自年轻人。平视世界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有高度的自信与认同,当古老的茶文化以现代时尚、易于消费的方式呈现时,就迅速赢得他们的心。
年轻的“茶三代”胡璧如,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推出西湖龙井茶文化和科普视频,每年三月春茶季直播鲜叶采摘、茶叶炒制的全过程,新老茶客慕名而来,10年内企业的业绩已从五六位数提升到了九位数,她很自信:“到了一定年龄,中国人都会自觉举起茶杯。”
如此看来,茶与咖啡的旺盛人气,其实源于中国社会的活力、传统文化的魅力。下次如果同时听到“咖啡是中国年轻人的‘硬通货’”“这届年轻人扎堆去喝茶”时,就不觉得矛盾了。
英国诗人拜伦比较过几种饮品,他总结道:“茶和咖啡,才能给我们更多的自觉。”
茶是“慢”的——汉语中的“茶”字,由上部的草头、下部的树木、中部的人组成,即“人在草木间”,茶含蓄淡雅,它拉近个体与自然的联系,让人们放慢脚步、观照内心。
咖啡是“快”的——早期希腊语中咖啡为“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它是热烈奔放的,激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享,让人们振作振奋,走出去社交。
“咖啡在变慢。”美团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认为,随着线下消费全面复苏,人们愿意花时间到实体店坐下来享受一杯现磨咖啡,而不是在写字楼里匆匆喝一杯外卖咖啡。在浙江各地的“村咖”里,人们喝着咖啡,看到的是美丽乡村、绿水青山,体验的是美好生活,咖啡代表了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慢生活”。
“茶在变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深加工及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认为,在科技的催化下,喝茶变得便捷、个性,茶可以从热泡变成冷萃、从冲泡到即饮、从喝的到吃的、从饮的到用的,满足不同场景需要,更贴近现代人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
变快的茶,变慢的咖啡,有人归结到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保持着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它博采众长,可以毫无违和地为多种文化的相存相融提供无限可能,茶进化成了现代的中国茶,咖啡演变成了有趣的中国咖啡。
的确,就算是在“茶或咖啡”之间做选择,人们也会说“平时靠咖啡续命,周末靠饮茶养生”“早上一杯咖啡,午后一杯茶”……
人类学中有一个说法:当某种饮品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或顺应了某个时代的历史潮流,它便流行了起来。所以,再多的比较,茶和咖啡也分不出上下。广阔的市场、扎实的产业、活力十足的社会、创新包容的文化,源源不断的“中国元素”给茶和咖啡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它们各自安好、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1、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